曇花寺,位于奉節縣石崗鄉曇花村,解放前奉節縣最大的一座寺廟,始建于清乾隆43年,距今有245年的歷史。 解放前夕,曇花寺建有房屋120多間,4000余平方米,寺內香火旺盛,有48個天井,80余名和尚,48條狗,素有“走馬轉角樓,走路不濕腳”的美譽。整個建筑雕刻精美、內涵豐富、保存完好、藝術較高。2021年2月,被收錄為重慶市的歷史文化遺產。 文革期間,“破四舊”這股潮流流向曇花寺,和尚遭到驅趕,廟宇被搗毀。 “千載勝緣逢勝世,好將佛事助文治!倍嗄陙,當地信徒、群眾積極要求恢復曇花寺,終因資金問題遭擱置。2020年,當地一建筑商出資30余萬元,對曇花的大雄寶殿、佛像等建筑進行了修復,這對弘揚佛教文化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。 據了解,1985年前,曇花寺曾作為兩河鄉、青政鄉政府駐地,寺內單位齊全,供銷、信用、糧店、食品站等應有盡有,熱鬧非凡。曇花寺最后一任當家和尚叫嚴明。當時寺廟內的資產有紙廠、油廠、粉廠,和尚80余人,1000多石糧食的土地,每餐有和尚和工人10余桌就餐。文化大革命時期,政府沒收了寺廟的紙廠、油廠、粉廠、土地及寺廟,當家和尚遇害身亡。寺廟現存正殿一間,偏殿3間,廟地30余畝。 作者:黃家學 |